021-51208228
您的当前位置: AG体育 > 新闻动态 > 团队活动

电子科技大学:聚焦思州非遗传承助力岑巩文化振兴AG体育官方网站

时间:2024-01-20 06:48:16

  “山水如画看思州,古砚溢香出岑巩”,岑巩原名思州,隶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荆楚夜郎文化融合地,也是贵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先发地之一,史学界素有“先有思州,后有贵州”之说,思州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岑巩县地方民族传统文化和非遗技艺存量丰富,内涵深刻,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许多优秀传统文化正面临着被人遗忘和无人继承的危险境地。

  电子科技大学从2013年开始定点帮扶岑巩县,学校坚持发挥在电子信息领域的特色和优势,用好自身人才、技术、学科资源,持之以恒探索实践“电子信息+精准帮扶”模式,在岑巩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助力岑巩县决胜脱贫攻坚,并在乡村振兴阶段开好头,起好步。

  为弘扬思州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推动岑巩县非遗文化焕发生机,重现活力,电子科技大学聚焦岑巩县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探索实施“五推五有”非遗文化传承系列工作,用有力举措帮助岑巩县文化传承和非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推动实现岑巩文化振兴。

  贵州省岑巩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州东北角,古名思州,历史悠久,文明早孕。始名于唐,元代领府、州、县及蛮夷长官司六十八个,明清设思州府,是贵州政治、经济、文化的先发地之一,故有“先有思州,后有贵州”之说。岑巩县地处湘黔交界结合部,是荆楚夜郎文化融合地,自古为楚、黔、滇之交通要道,文化积淀深厚。

  岑巩县现有思州石砚制作技艺、思州战鼓、思州傩技傩戏、思州金钱棍、思州花灯等数十项代表思州悠久历史的民族文化项目,在电子科技大学的推动支持下,通过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目前共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项、省级11项、州级12项、县级32项,认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省级6人、州级5人、县级94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电子科技大学深入挖掘岑巩县地方特色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凝聚人心、提振精神方面的巨大作用,将思州非遗文化传承好,发扬好,推动岑巩乡村全面振兴。

  电子科技大学积极发挥学校人才、学科、资源优势,在非遗文化挖掘、保护、发展、传承全方位提供支持,探索实施“五推五有”非遗文化传承系列工作,帮助岑巩县在文化振兴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思州石砚制作技艺是岑巩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思州石砚是中国十大名砚之一,用思州石砚研墨,写出来的字丰泽饱满,画出来的画透亮生辉、立体感强,深受书画家和收藏家的喜爱。据传,思州石砚在1200多年前的唐天宝年间就畅销于市。

  曾经的岑巩县思州石砚传承基地是用一个简易的铁皮厂房改造而来,冬冷夏热,灰尘很大,很多对思州石砚文化传承有兴趣的年轻人都因为简陋的环境而离开了基地,极大的影响了国家级非遗的传承工作。

  电子科技大学在深入调研了解后,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0万元,帮助打造思州石砚州级非遗传承基地,原本昏暗、狭窄的小厂房被改造成宽敞、明亮的大基地,内部配备了先进的吸尘、照明、打磨设备,安装了地板、工作台,并配置安装了网络直播平台。最多可容纳数十位民间非遗传承手工艺人同时在基地内开展石砚雕刻生产活动,同时借助网络直播供网友实时观看。思州石砚非遗传承人感叹:“这样的好环境让我们工作更舒心、更安心,也让我们有更大的动力去把思州石砚艺术发扬光大。”

  除思州石砚外,电子科技大学还先后投入10万元,助力思州战鼓、思州花灯等非遗文化传承工坊改造。文化如水,浸润无声,通过大力投入对非遗项目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更加坚定了非遗传承人的文化自信,也让非遗文化传承有了属于自己的坚实阵地。

  地方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需要从孩子抓起。电子科技大学先后多次派出师生团队到岑巩县中小学调研了解非遗文化传承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就“少年儿童在校园课堂学习了解本地区非遗文化情况”开展调查时,得到数据:87.46%的被访者没有上过、5.53%的被访者上过1~2节课、4.32%的被访者上过3~4节课、2.69%的被访者上过5~6节课。结果显示,大多数少年儿童没有在学校上过本地非遗文化的相关课程,这透露出校园中关于本地非遗文化传承教育学习的不足,学校教育视野中的非遗文化传承的教育培育存在缺位。

  电子科技大学高度重视下一代中的非遗文化传承问题,多次与地方教育部门探讨解决之策。邀请校友企业四川萃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以思州石砚、思州战鼓等地方非遗文化为内容的在线视频教育课程,校友代表和课程开发人员到岑巩县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思州非遗文化内涵AG体育官方网站,开发课程深入浅出,清晰明了地介绍了思州非遗文化。学校将全套课程无偿捐赠给岑巩县中小学开展地方非遗文化教育,提升地方非遗文化在当地学生中的传播效果。

  电子科技大学还累计投入资金10万元,支持岑巩县中小学成立非遗文化社团,开展非遗文化传播实践活动。建设了思旸小学非遗传承与美育基地、岑巩二中非遗电子阅览室等一批非遗文化活动室。在电子科技大学的支持带动下,岑巩县的中小学中建立起了一批思州战鼓、思州傩技傩戏、思州花灯等社团。这些学校非遗文化社团每周开展一到两次活动,活动期间把岑巩县的非遗传承人“请进来”,或者让学生“走出去”,把课堂设到非遗传承基地上,让学校师生零距离体验非遗魅力。

  通过将非遗传统文化项目引进校园,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参与团体活动的积极性,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电子科技大学还邀请学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和其他学校的专业教师到岑巩县指导文化活动开展。从孩子抓起,使非遗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代代传承,后继有人。

  贵州作为我国唯一没有平原地形的省份,交通闭塞一度成为严重制约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随着脱贫攻坚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3万多座桥梁在喀斯特高原上拔地而起,让“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天堑变通途”。然而除了物质的运输交流,璀璨的精神文化也需要走出山区。如何让过去困囿于大山深处的思州非遗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道了解,以至于熟悉爱上,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电子科技大学先后投入资金20万元,邀请学校电视台及学生视频制作团队前来岑巩采风调研,熟悉思州石砚、思州战鼓等非遗文化项目内涵,耗时半年全程跟拍民间非遗传承手工艺人,从思州石砚的石材选择,到艺术构想,到动手雕刻,到细致打磨,完成了一部思州石砚专题纪录片和思州战鼓文化宣传片的拍摄,纪录片和宣传片在地方融媒体平台播放宣传,累计播放10000余次,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思州石砚专题纪录片内容还被用于思州石砚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片中。

  此外,电子科技大学还积极助推以思州石砚为代表的思州非遗文化参加各类展览会、交流会,思州石砚先后被送往成都、南京、贵阳、广州、肇庆、上海、丹寨以及海外的新加坡、日本等地进行展示,其精湛的工艺水平和别具一格的造型特色得到了观摩嘉宾的一致认可和啧啧称赞,在电子科大牵头组织的农特产品进校园系列展销活动中,也专门为思州石砚预留展位,“走出去”让思州石砚乃至思州的非遗文化收获了曝光度,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这些宣传展示,逐渐了解了思州非遗,了解了思州文化,非遗文化传承的氛围逐步形成并愈演愈烈。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文物不同,非物质文化是“活态文化”,是直接依靠人、作用于人的活态传承文化。要让非遗文化“活”起来,就必须通过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在各类活动开展中,让非遗文化绽放自己的绚丽光彩。

  在电子科技大学的推动支持下,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近20万元,帮助岑巩县利用好各类文化遗产日、重大节庆宣传活动等,如每年秋季的农民丰收节、新年的迎新春系列活动、苗年侗年等少数民族节日等,不断推进民族文化活动的开展。帮助成立塔山雄鹰战鼓队、大坪社区金钱棍表演队等民间表演队伍。组织思州战鼓、思州傩戏傩技、思州花灯、金钱棍等项目展演40余场,在全县举办思州战鼓大赛、千人书法大赛等,引起极大反响,支持岑巩县组织队伍参加第二届全国连厢舞大赛荣获“银奖”,参加第二届传统戏剧展演活动荣获三等奖等,并支持队伍参加2017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非遗周末聚、贵州省第十三届旅发大会、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第三届中国丹寨非遗周等大型活动,取得较好宣传效果。

  除了在地方搭建非遗文化展示的舞台,电子科技大学还大力实施“请进来”战略,邀请非遗文化代表赴电子科技大学,在校内开展非遗文化周系列活动,组织思州战鼓、思州金钱棍、思州花灯等节目校内巡演,思州石砚等非遗产品校内巡展,非遗文化走出大山来到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园内,校内师生也享受到了一场非遗的文化盛宴。

  电子科技大学充分利用各方优势,不断搭建非遗文化传播的舞台,让非遗文化不再沉默,而是真正“活”起来,发出属于自己的最强音。

  习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提出“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非遗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不是华丽空洞的“招牌”,而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是可见、可亲、可参与的现实生活。只有做大做强非遗文化产业,才能让非遗文化传承更有活力,更有底气。

  电子科技大学结合岑巩县的思州石砚制作、古法造纸等非遗资源和技艺特色,支持培育了一批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非遗企业,成功打造了思州石砚等非遗品牌产品,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了岑巩县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岑巩县贵州周氏龙派工艺品有限公司为思州石砚州级非遗传承基地,主要致力于传承人及学员的培养和技艺传承,目前有传承人2人、高级工艺师2人、学徒20余人。电子科技大学参与帮扶以来,公司生产制作砚台千余件,远销国内外市场,产生的经济效益达350余万元,带动20余人稳定就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是残疾人。

  砍竹、浸竹、沤竹、煮竹、踩竹、煮麻、制浆、舀纸……岑巩县古法造纸流程复杂而精细,截至目前,古法造纸技艺已传承了21代人,约有400多年的历史,其工序从砍竹到制成成品纸约需55天左右,全凭手工制作而成。火纸主要用于传统节日及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这项非遗技艺已是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岑巩县古法造纸技艺专业合作社在电子科技大学的支持下成立,为岑巩县省级非遗项目“岑巩县民间火纸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合作社传承基地覆盖水尾镇的于河、白水、长坪三个村,发展各级传承人36人,带动就业人数220余人,近年来实现年均产值40余万元,火纸十分畅销,主要销往省内及湖南新晃、怀化等地,同时也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到来参观这一古老传统技艺。

  在电子科技大学的帮助支持下,把握深厚的思州非遗文化底蕴,以保护、传承、利用为主线,大力培育非遗企业,全力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非遗根脉得以传承,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激发文化活力,夯实产业基础。

  电子科技大学大力推动岑巩县的思州非遗文化传承工作,采取了许多措施,也收获了许多成效,总结经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电子科技大学帮扶岑巩县已有十年时间,历任挂职干部以及学校师生组成的团队深入全县各乡镇了解岑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情况,开展了与非遗文化传承有关的多项调研,在对岑巩县非遗文化发展有了具体了解和认识后,针对弱项进行补强,针对优势大力发扬,使得非遗文化传承工作开展有目标、有思路、有途径、有抓手,最终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

  电子科技大学秉持“岑巩所需,成电所能”的宗旨,统筹调度全校各单位广大师生员工,大力发挥学校在人才、技术、资源等方面优势,为岑巩县非遗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学校定点帮扶工作办公室在制定每年的定点帮扶工作计划时,就提前谋划岑巩非遗文化发展所需相关工作,并拆分任务目标,细化到执行单位和个人,确保将全校最精锐的力量投入到岑巩县非遗文化发展的工作当中去。

  电子科技大学在推动非遗文化传承系列工作的过程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广泛开展调研,到基层去倾听群众的声音,对老百姓喜欢的、支持的、爱好的非遗文化内容进行大力支持,其帮扶成果也得到百姓的拥护,从而进入良性循环。实事求是的针对非遗文化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从广大群众的需求出发去分析和解决面临的困难,从而保证非遗文化传承没有脱离群众。在群众的支持下,非遗文化传承工作开展事半功倍。

  许多脱贫地区地处偏僻,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自然环境秀美壮丽,其中往往孕育隐藏着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非遗文化内容,要大力挖掘本地的非遗特色,从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的角度开发利用好这些非遗文化,促进本地区的发展。

  在推进非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要因势利导用好各方的力量,协调地方政府、传承人、当地群众、相关企业等的关系,将非遗文化发展的利益均衡分配,让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组团推进非遗文化发展这项工作。

  非遗文化的发展需要人的参与,而青年代表未来,要着眼未来,广泛的发动青年群体,为他们解决参与非遗文化传承之路上的种种困难,改善从事非遗事业的条件,鼓励他们大力参与进来,只有将文化持续不断的传承和发扬下去,文化振兴的宏伟目标才有可能最终实现。

关于AG体育
客户案例
知识博客
新闻动态
联系我们

电话:

021-51208228

Copyright © 2012-2024 AG体育·(中国)官方网站·AG SPORT 版权所有备案号:沪ICP备16055303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